《超難搞先生》A Man Called Otto

by Flora

Netfliex上看到《超難搞先生》A Man Called Otto 這部電影,這是改編自弗雷德里克·貝克曼的一部小說《明天別再來敲門》,並翻拍自改編前者的2015年瑞典電影。因為是湯姆。漢克斯主演,再加上「超難搞」片名讓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內容,雖說是美國喜劇,不過看完感觸有點沉重也帶有溫暖,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好片。

湯姆。漢克斯,飾演一個在妻子去世後幾乎放棄生活的老人,奧托(Otto)將自己的悲傷變成憤怒,生活中他嚴格遵守規則,他要求進入社區的人以特定方式停車,送貨人員不可使用私人通道,他嘗試在的既有的生活中建立秩序,對於所有不合意的人與事總結為白痴們才會這麽做,生活充滿了負面的情緒。

奧托這個角色採用一個超級厭世的形象作為開場,讓人感覺到很難搞,脾氣很差,動不動就喃喃自語認為別人都是白痴,隨著他被遣散,一次次想要自殺都不成功的情境,從隔壁新來的鄰居一開始車都停不好,讓奧托受不了而自己跳上車,到後來新鄰居瑪莉莎熱情敲門送上好吃的食物以示感謝,或是請奧托幫忙看顧孩子,到奧托指導瑪麗莎學習開車,開車到奧托已故妻子索尼婭最喜歡的甜點店,奧托開始說出傷心的故事,讓他生命出現色彩的人已經不在世上,而再次回到黑白的生活。導致他不再眷戀生活。

觀眾跟著導演的安排,看著每一次自殺不成功,就跟著畫面故事挖掘一次內心深處的記憶與傷痕,在層層剝離與一次次的面對過程中,奧托慢慢接受社區鄰居的需求並開始幫助他們,不再冷漠孤立於群體之外,最終不是以自殺的結果離開世界。奧托的角色雖然厭世,心情沉重,但是觀眾一次次看到大叔仁慈善良的一面,都忍不住要鼓勵奧托、跟著奧托一起窺探內心深處不可抹滅的痛苦回憶,並跟著奧托慢慢接納現實,關心鄰居友人,慢慢療癒內心傷痛。

解決客訴的訓練中常說到:難搞奧客背後一定有其不為人知的故事,這部影片也讓我有同樣的感受,人之所以會這麽負面或抱怨,也許他的背後有不為人知的故事,如果瞭解其故事,也許對於他的言行舉止就不會以對抗或負面的方式去看待。

電影中反映社區鄰居守望相助的情節令人深思,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冷淡,從電影情節中感受到過去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誼與日常照應的景象,讓我深深覺得生活在這樣的社區感覺真好,台灣馬上要邁入超高齡社會,對於鄰里間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需要進一步去思考,讓老齡化社會能祥和互助,健康生活應是每個人都期待見到。

附記:年輕的奧托是湯姆。漢克斯的兒子楚門。漢克斯飾演的喔!

You may also like

留下你的回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