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紐約愛樂(New York Philharmonic)由音樂總監梵志登(Jaap van Zweden)率團訪台演出的消息,馬上關注購票訊息,第一時間趕緊上網搶購,很快地好價位的好位子都沒啦!很期待美國史上最古老的交響樂團,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樂隊之一的精彩演出。

美國小提琴家希拉蕊.韓
上半場是由43歲的希拉蕊.韓(Hilary Hahn)曾獲3次葛萊美獎,並獲《音樂美國》雜誌選為2023年度藝術家,已是享譽歐美樂壇的重要小提琴家,此次將與紐約愛樂合作布拉姆斯《小提琴協奏曲》;這是布拉姆斯於1878年創作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. 77,創作目的是為了題獻給他的朋友,小提琴家姚阿幸(Joseph Joachim)。這是布拉姆斯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,且據姚阿幸所說,本曲是最偉大的四部德國小提琴協奏曲之一。
第一次完整聽完D大調協奏曲,Hilary Hahn的演奏活潑流暢,可以感受到布拉姆斯作曲曲風的明快優雅,尤其第三段的旋律也是比較熟悉,我個人聽得很順耳也很喜歡。紐約愛樂的演奏水準與指揮家的默契度更是平穩近乎完美的感受,能開眼界聽到世界級的演出實在是很幸運。
柴可夫斯基《第6號交響曲》
音樂會下半場,則由梵志登率團演出柴可夫斯基《第6號交響曲》(《悲愴》),大多數附在交響曲的副標題都是事後附加的,並非作曲家的原意。而忠於其表現形式,《悲愴》(PATHÉTIQUE)這個副標題(應理解爲「注入悲情」的經典內涵)是在第一次聽到這部作品後提出的。柴可夫斯基在《悲愴》首演的9天後逝世。

整場演奏感覺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且情感豐富,每一種樂器出現時都有它獨特的音色,當整體合奏時,呈現出超乎單獨演奏的豐富與和諧之美,讓我也想起精油一直強調的「協同作用」,意思是,當一種精油有自己的化學成分與主要功效,但與其他精油混合時,會發揮1+1>2的效果與概念,交響樂演奏亦是如此的感受。
沉浸在紐約愛樂的演奏中,藉由《悲愴》最後章節以漸慢漸弱的結尾,既不壯烈、也不崇高,直接地道出作曲家心中的畸零破碎,讓我的心境隨著那股悲觀色彩的音符餘音繚繞,久久不能自已。隨之而來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,相信每個人的心境都被優美的旋律洗刷一遍,用音樂深入交流,打動每個人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