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洞—丹津▪葩默悟道歷程

by Flora

Cave in the Snow 雪洞由英國著名記者維琪•麥肯基執筆,平實而生動的記載了丹津•巴默的悟道歷程。作為一本個人傳記,這本書了充滿吸引力;作為一次漫長的修行心路歷程,《雪洞-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》往往令讀者再三陷入深層的心靈思索。 作者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呈現了女性修行者的內心旅程,描述了丹津。葩默作為一位西方女性在男性主導的修行環境中的挑戰與成長,在海拔13200呎的喜馬拉雅山洞穴中深居12年,經歷的不只是一種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考驗,更深刻實踐了精神上、物質上與情感上的自主。在雪山洞穴中渡過的歲月體現了她的屹立和對內心覺醒的執著追求。

書中內容記載了她成為一位西方女性出家修行者的過程,並呈現了她對佛法和內心探索的故事,此生在禪修和冥想中所經歷的心靈成長,特別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,為讀者提供了對於女性在尋找內心平靜和自我實現的獨特觀察。

我繼續問她,在洞穴中修行是否是一種逃避?逃離日常生活的考驗?這是生活在紅塵中的人們對隱士生活最常有的議論。

她的反應如閃電般迅速:「這絕不是一種逃避。我認為,世俗生活才是一種逃避。當人們產生了問題,他會打開電視機、打電話找朋友、出去喝咖啡。但是,在洞穴裏,你沒有任何人可以傾訴,只能面對自己。當你遭遇困難的情況,你沒有別的選擇,只能應付它,從另一個方向走出來。在洞穴中,你面對自己最粗糙原始的內在本質,你必須找出應對解決的方法。」

她繼續熱切的說:「人為何要閉關?人進入閉關,目的是認識自己的真面目,並且瞭解事情多真相。當人們開始瞭解自己,仍可以真正瞭解他人,因為所有人類都是都是彼此相連的。當人仍然陷於自己情感牽絆的混亂中,他很難瞭解別人,因為,我們永遠依照自己需求的標準來解讀他人。因此,當你遇見閉關多次的隱士,譬如經過了。。。。。 他們對你的愛是完全沒有批判性的,因為這份愛並不是根據著你的身份或是地位,與你如何對待他們也毫不相干。這是一種完全公平無私的愛。它就是愛。它如同陽光,照射在每個人對身上。不論你做了什麼,他們依舊愛你,因為他們瞭解你的處境,在這份瞭解中,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愛與慈悲。這不是一種感情用事,不是一種情緒。感情用事的愛是非常不穩定的,因為它根據的是一種回饋,以及這種感覺使你如何的愉快。它完全不是真愛。」

她於1963年前往印度,如今又重返世界,這個地方已經非常的不同。她親眼看見生活的壓力、沒有安全感、失業,以及無家可歸的新現象。她讀到犯罪率的升高、暴力的增加、毒品的問題。她目睹朋友們為了趕上時代必須不斷地加快腳步。她注意全世界各國政府為了經濟理論放棄為大眾服務的原則。如今,人們必須付出高價獲得安靜、空間、時間與沒有被破壞的社會生態。在這個愈益物質化的社會中,她親身體驗非常需要精神的價值。。。。。

社會速度飛快,訊息多得令人喘不過氣的同時,「安靜」的狀態顯得格外珍貴。這本書我相信每個不同時段,年齡段的讀者都有不同的感受與收穫,只有自己瞭解自己之後,才能不被這股洪流給淹沒了。特別是女性角色的自我定位,在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原生家庭以及不同的環境,自然而然就有不同的價值觀,跟著普世價值忙忙碌碌幾十年後,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是否從內心感受到快樂?冥思可以讓自己靜下心,也許很多問題與答案可以在靜心後迎刃而解。

本書也讓我對於藏傳佛教的進一步瞭解,對於密宗的基本教義與方式有粗淺的認識。記得前些日子到日月潭的玄奘寺,參觀玄奘大師紀念館,對於佛教演進的過程有進一步的介紹,包括小乘佛教,大乘佛教的差異,還有藏傳佛教三大支派的發展特色與重點亦有清楚的說明,是一次有收獲的體驗。

You may also like

留下你的回覆